云浮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4个0的背后,广东原来是这样坚守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疗机构 http://pf.39.net/bdfyy/index.html

3月13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第四十二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重点介绍我省临床救治和治愈后随访管理工作。

//

四个“坚持”打造救治作战体系

//

自疫情发生以来,广东收治病例较多,重型和危重型比例较大。截至3月12日24时,广东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除云浮市保持零确诊病例记录外,累计已有14个地市在院确诊病例“清零”。在已出院病例中,大于60岁患者共有例,占比21.6%;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例,占比21.5%;曾使用ECMO治疗的患者就有4例。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全省医疗战线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不留任何一丝遗憾的竭尽全力。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作战、始终坚持协同作战、始终坚持智慧作战、始终坚持安全作战,全力以赴,奋战到底。”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介绍,医疗救治组着力打造全省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作战体系,集中最优势“兵力”开展一个个攻坚战役。

一是坚持科学作战。先后制发了新冠肺炎救治政策文件81份,包括更新了五版的诊疗专家共识、个工作指引;先后召开不同类型视频工作会议达16次,全面构筑起广东医疗救治严密的组织体系,确保指挥部决策部署能够快速医院,达到全省同质化、高水平的救治目标。“我们还建立了精准作战的研判机制。”刘冠贤说,医疗救治组在组织救治的同时开展了36期专题研判,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和不足。

二是坚持协同作战。全省30医院和16医院,准备了张床位,调集了名医务人员,投入到这次战“疫”中。救治组始终坚持多学科协同、中西医结合,建立了多层级专家立体工作制,仅省级专家巡诊,就先后组织50批次、派出专家79人次,现场会诊患者达人次,每一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都得到了省级专家的多次救治指导。“我们医院的集体优势。”刘冠贤介绍,7医院不仅先后派出95名专家到20名危重症患者病床旁驻点开展救治工作,还在全国创新性成立了危重病例“器官功能支持”专家组,组团巡回工作。

三是坚持智慧作战。救治组打造了“线上救治信息系统”,动态描绘和展示了我省医疗救治信息“作战图”;组建了“线上专家天团”,到目前为止,共组织专家人次在线开展24次全省联合远程大会诊;其中,钟南山院士领衔各系统、各医院省级专家与30医院开展全省联合大会诊达7次,42名危重型患者得到了全省最强“专家天团”的诊治。“专家天团”还多次连线武汉、荆州一线,实现两省三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我们还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医疗服务’。”刘冠贤介绍,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发挥“互联网+医疗”优势,省内以及荆州的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寻医问诊。

四是坚持安全作战。各级医疗机构不仅全面落实感染防控各项工作,取得了疫情发生至今全省医务人员“零院内感染”的成效,还改造流程,杜绝误诊、漏诊。此外,率先建立广东省医疗机构感控督导员制度;开展全省性、多层次、多渠道全员培训,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学习平台访问量达万人次,线上考核人数75.6万人次;2月26日起还上线感控专家大讲堂,逾万人次在线收看学习;建立感染防控每日小贴士制度,累计发布50期感染防控温馨提示,全方位、无死角保障诊疗安全。

//

发热门诊要对四类人群留院观察

//

医院正常诊疗服务正在逐步恢复,发现可疑病人将会如何管理?对此,广州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介绍,医院首先会明确留观患者人员的范围,着重询问有没有国外的旅居史,明确要求发热门诊对四类人群进行留观:一是具有流行病学史,且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患者;二是具有流行病学史,胸部CT检查有肺炎表现;三是不具有流行病学史,但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胸部CT检查有肺炎表现;四是其他认为需要留观的病例。

其次,加快筛查的速度。对于发热门诊,将第一时间开展鼻咽拭子或咽拭子的核酸检测,要求采集标本后2个小时内将标本送检,检测机构收到标本后6个小时内完成检测并通报结果。同时有条件的发热门诊要及时开展胸部CT的检查,常规的可以做胸片的检查。核酸检测如果是阳性病例,就要医院进行隔离;如果检测是阴性,则继续留观,隔天再采鼻咽拭子或者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一旦检测到阳性,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如果两次检测都是阴性,根据病情做其他诊疗。

此外,开展广泛的培训,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国内外疫情形势、新冠诊断、国内外疫情严重地区流行病学史询问、留观病例处置的培训,严防漏诊。

//

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广东药方”

//

广东收治病例较多,重型和危重型比例较大,目前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对危重症救治,广东有什么经验?医院主任医师覃铁和表示,广东防疫指挥部的医疗救治组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非常重视,各级的卫生行政医院在收治的场所、设备资源以及医护人员的资源方面给了很大的支持,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对指挥部、救治组工作的方针、各项要求真正地落实到位。具体来讲,有几个方面:

第一,广东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比较完善(在全国来讲),医院都有建制齐全、设备完善的ICU。

第二,集中救治,各个地市建立了资源的调配机制,集中了优秀的ICU专家队伍、呼吸科、感染科等。

第三,广东落实“三线值守制度”,医院,医院专家在一线处理病人;片区专家互相沟通信息和巡视;三线的专家(主医院的专家)定期会诊。

第四,落实病例筛查制度,推动感染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和影像学科等领域专家参与,每天筛查所有的病人,消除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的隐患。

第五,强调多学科参与的综合救治,尤其重视器官功能的支持。“比如上午我们收到的一个从危重症转成重症的病例,呼吸机也用了,CRT肾透析也用了,体外膜肺也用了,这些都是器官功能的支持。”

第六,借助远程视频功能,定期集中全省30医院的专家们举行会议,共同讨论困难、突出、共通的问题。

第七,更新了五版专家共识,结合国家最新的诊疗方案,根据广东省在实践里总结的经验,编制广东省的专家共识(方案)。

第八,医院的对口制度。集中最好的力量,对口支援情况复杂的危重症病人。

“除了这些经验,还有很多医患之间的动人情景,体现了‘疫情无情,人间有情’。”黎毅敏也介绍说,广东注重针对患者不同的需求,给予非常精准有效的救治,同时,在生活上对患者也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包括心理上的照顾,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比如,为了让患者能够尽可能多吃一点,医护人员一勺一勺地喂;有的还聘请了湖北籍的厨师专门为(湖北籍的)患者做家乡菜等,让患者更好、更快、更全面地进行康复。

//

全省已有17位患者输注康复者血浆

//

备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