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广东是全国最富的省份,也是最穷的省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GDP总量已经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8%,经济规模庞大。但是广东还有13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平均线以下,这又是怎么回事?
据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东GDP总量为7.72万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0万亿人民币,成为全国首个10万亿经济体量的省份。广东省年GDP总量为9.72万亿元,约合1.47万亿美元,超过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量。
广东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都是谁贡献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GDP总量超过8万亿元,占广东GDP的80%以上,而非珠地区的占比还不及20%。据信息显示,广东共有21个城市,其中珠三角地区共有9个城市,非珠地区12个城市。
珠三角9个城市占广东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其中,广州、深圳两市的GDP总量之和就占广东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广州GDP为2.28万亿元,深圳GDP为2.42万亿元,两市GDP之和为4.7万亿元,占广东GDP的48.3%,接近一半。
可想而知,非珠地区经济发展有多落后。广东GDP最低的城市是云浮市,GDP总量只有亿元,不到亿,而深圳GDP总量高达2.42万亿元,是云浮市的近30倍,相当于30个云浮市。
和江苏省相比,差距一目了然。江苏GDP最低的城市是宿迁,GDP总量为亿元,GDP总量最高的城市是苏州,GDP为1.86万亿元,是宿迁的6.7倍,而广东是近30倍,可想而知广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之大。
从人均GDP方面来看,广东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城市有7座,分别是: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其中,深圳(2.92万美元)、广州(2.38万美元)和珠海(2.5万美元)的人均GDP都超过了2万美元。
其他14个城市的人均GDP都不及1万美元,也没有达到全国人均GDP水平(0.97万美元)。这14座城市中,除了江门和肇庆,其他12个城市都属于非珠地区,也就意味着非珠地区的所有城市人均GDP都未达到全国人均水平。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广东有13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线。数据显示,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万元,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万元。其中,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达到了5.75万元,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万元。
广东全省只有8个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是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门。其他13个城市均未达到全国平均线,其中云浮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低至1.92万元,揭阳市农村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最低,为1.44万元。
非珠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地区是珠江冲刷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有利于城市群的形成,交通便利,便于城市间经济合作和发展;而粤西、粤北和粤东由于地形的阻隔,交通不便,远离珠三角,发展受到各种限制。
珠三角GDP占广东经济总量的80%以上,非珠地区仅占不到20%。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广东经济的最大痛点,也将是未来广东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面对的一大棘手问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未来是否会对非珠地区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原创撰写,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