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年6月30日
家建制县(市、区)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全面建成,社区矫正工作不再“打游击”;引入并大力培育社工组织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点面结合推进智慧矫正,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疫情期间教育学习不间断……
年,广东省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省份,年全面试行。近年来,广东省司法厅在司法部及省委、省*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严守安全稳定底线,先行先试,以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智能化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委*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富有广东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路径,教育矫正质量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不断下降,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治、法律和社会效果。
据统计,截至年5月底,广东省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3.8万人,累计终止和解除矫正20.5万人。近年来,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期间年度再犯罪率始终保持在0.1%以下的较低水平,年再犯罪人数比年下降35%。
纳入民生工程
实现社矫中心县区全覆盖
“坚决服从云安区司法局、石城司法所的监督管理,严格遵守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年6月1日上午9时,一场严肃的入矫宣告仪式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社区矫正中心宣告室内举行。
云安区社区矫正中心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宽敞明亮,报到登记室、矫正宣告室、心理矫治室等10个功能室规划有序,办公秩序井然。“这在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云安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工作人员钟秋江说。
社区矫正对象到社区矫正中心报道
以前,因为没有专门和规范的场地,很多社区矫正机构只能因陋就简,导致有些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场地,社区矫正对象往往不知道去哪里报到,集中教育学习只能依靠放养完成。没有宣告室,工作人员只能把社区矫正对象叫到办公室,一对一口头谈话就算入矫宣告了,有的工作人员甚至要跑到社区矫正对象家中进行宣告。“当时的入矫宣告没有震慑力、威严感,有的社区矫正对象甚至觉得自己与其他公民没有两样。”钟秋江回忆。
年,广东省司法厅*委提出固强补弱创新创先的工作思路,成功争取将广东社区矫正工作列为省*府当年度民生实事工程,省财*开始每年向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社区矫正专项补助资金万元。同年,广东个建制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广东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不仅如此,广东还探索在有条件的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分中心,设有入矫宣告室、教育培训室等功能室,方便偏远山区的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监管教育。“在规范的场所执法,不仅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意识,工作人员执法也更有底气了。”云浮市云安区司法局*组书记、局长成朝宇说。
规范化建设决定教育矫正质量的走向。广东省司法厅在逐步夯实基础保障的同时,根据两院两部出台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衔接配合管理的意见》,围绕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等,制定配套的系列制度和工作指引,通过制度规范化助推执法规范化。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社区矫正对象不能出国(境)。然而,广东毗邻港澳,与境外来往非常频繁,社区矫正对象私自出境的情况难以被发现。为及时堵塞漏洞,年,广东省司法厅与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社区服刑人员出境防控工作的通知。此后,每月新增和解矫的社区矫正对象信息都要向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报备。年5月,广东省司法厅又与广州边检总站建立了防止社区矫正对象出境的工作机制。
链接社会资源
开创专业教育帮扶先河
受港澳影响,广东较早地引入了社工服务,尤其是珠三角的社工组织培育和发展态势良好。广东省司法厅早在年就尝到了专业的人干专业事的甜头,开始引进社工组织参与教育帮扶工作。
司法社工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辅导
“广东在矫社区矫正对象常年保持在3.5万人左右,却仅有不到名社区矫正专门国家工作人员,面临编制缺、人员少、任务重,经费缺乏、教育方式相对单一、教育矫正专业性不高的困难。通过培育和购买社工服务参与教育帮扶,既能依靠其专业技能提高教育矫正质量,又能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腾出更多的精力做好执法工作。”广东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杨运根介绍。
目前,广东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工组织有家,社会工作者余名,涉及服务项目近个;社会志愿者组织近家,社会志愿者逾2万名;其他社会组织50余家,涉及服务项目50余个。
近年来广东省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情况调查显示,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心智不成熟,重新犯罪率较高,是社区矫正的重点人群。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社工组织发展状况也不一样。为此,年,广东省司法厅联合团省委启动实施“伙伴同行”计划,通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引进珠三角优质社工资源协助粤东西北地区,针对25岁以下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余万元。
据统计,年,“伙伴同行”计划已帮助名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就学复学,其中有31人考上大学。还未成年的张欣(化名)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受益于“伙伴同行”计划,广东省司法所为她量身设计矫正方案,司法社工为她疏导情绪,经过9个月努力,张欣如愿考上了大学。
社区矫正对象的经历境遇千差万别,为此,广东社区矫正着力开展个别化教育,根据个体特征进行矫正。鉴于有的社区矫正对象在工作日难以请假参加集中教育学习,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于年启动了“星光指路、国学同行”社区矫正夜间教育计划。社区矫正对象陈某是一名业务员,因为白天要跑业务没有时间参加教育学习,加上因获刑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工作人员为他安排了“亲子+普法”等夜间教育课程。通过学习,陈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罪行,法律意识有所增强。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市南山区司法局已安排教育课程场,其中夜间课程场,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各类教育学习人次。
为了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广东社区矫正机构积极推进集管理、教育、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矫正基地建设,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社区矫正基地个。“通过定期在基地开展公益劳动,让社区矫正对象用劳动所得做公益、帮助贫困家庭,大大丰富了以往做公益就往老人院跑的单一做法。基层也可以安置一些无家可归的社区矫正对象短暂居住就业,帮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杨运根说。
点面结合推进
确保智慧矫正量质齐升
茂名市高州司法局社区矫正股股长刘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广东省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查看协同待办模块以及是否有委托调查、交付执行等信息。
6月1日,刘旺通过广东省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签收了一份来自茂南区人民法院于5月25日作出的判决书。“这是一名男子因无证驾驶,被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一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两个月的判决书。”刘旺说,“得益于智慧矫正建设,我们第一时间得到了社区矫正对象的资料,可以提前做好矫正计划。”
刘旺签收的通知,是通过法院的综合办案系统导入的。据了解,年起,广东社区矫正机构与人民法院a信息化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网上办案。以前,法院作出社区矫正的判决后,需要快递寄送纸质法律文书,因耗时长,常常出现人已到法律文书还未到的情况。一旦路上出了岔子收不到,就可能造成社区矫正对象的漏管。现在,电子文书一键送达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抓取所需信息,避免重复录入,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这只是广东智慧矫正的一个缩影。作为司法部智慧矫正建设的试点省份,广东社区矫正机构以社区矫正业务需求为导向,早起步、早规划、早部署,点面结合,积极推动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年,广东在全国较早建成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汇集、定位监管、矫正业务线上办理。年底,在全国率先建成部、省、市、县、镇五级联通的远程视频督察系统,打造部级样板工程。同时,研发社区矫正远程教育学习平台、社区矫正APP“粤矫通”,实现了社区矫正对象网上学习和工作人员移动办公。年,智慧矫正设计项目获评全国智慧司法十大创新案例,成为全国社区矫正唯一获奖项目。目前,全省社区矫正对象电子定位监管和信息化核查率达92%。
在杨运根看来,大力推进智慧矫正建设,是在向科技要人力要时间要效率:“在将工作人员从繁杂琐事解放出来的同时,提高监管能力和教育帮扶水平,更能提高与有关部门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能力。”
疫情期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学习一点儿没耽误。通过登录远程教育平台,他们可以点单式学习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知识,参加技能培训。平台也为工作冲突或住得远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极大方便。截至目前,社区矫正对象登录远程教育平台完成课程学习累计90.8万人次,总学时超过79.8万小时。
广东社区矫正机构紧跟时代,在佛山市禅城区试点区块链+社区矫正项目,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信用评价模型,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个人征信挂钩,倒逼主动接收监管和教育。同时,探索利用VR虚拟技术,在全国首开“沉浸式”震撼教育先河,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实现虚拟操作,为社区矫正对象全方位呈现虚拟现实场景下监狱环境的视觉体验,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违法犯罪后被收监执行的各种监狱生活场景,起到了强烈的震撼警示教育作用。
如今,广州增城的社区矫正对象阿辉(化名)成为民营企业家、梅州兴宁的社区矫正对象小陈考上大学、汕头的社区矫正对象游某见义勇为等令人欣慰的故事,时常在南粤大地上演。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的社区矫正对象杨某向家乡卫生机构捐赠价值30万元的防疫物资、江门开平的社区矫正对象梁某投身抗疫一线连续工作数十天、湛江徐闻的社区矫正对象谭某捐赠价值5万多元的18吨蔬菜驰援武汉……他们,是广东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的缩影。
原文来源:广东司法行*、法制日报、厅社矫局
原标题:《广东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期间年度再犯罪率低于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