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龙街道:一颗鱼腐的诞生
鱼腐是罗定地区负有盛名的特产。12月1日,蹲点记者走进素龙街道美食街一家鱼腐店,想看看一颗颗令人垂涎欲滴的鱼腐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一进店里,一股鱼腐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店主*桂明一边将手中的鱼肉放入机器一边向记者介绍道:“这鱼肉要打三次,做出来的鱼腐口感才会好。”*桂明说,自己做鱼腐有二十多年了,以前在广州做厨师,这家店原来是他父亲在经营,两年前,他才回来“接班”。
说话间,*桂明的妻子从里屋端出一筛子金*透亮、热气腾腾的鱼腐。据她介绍,她做鱼腐也有十几年了,夫妻俩现在一天可以做一百多斤鱼腐。“每到传统节日,要做三四百斤,但还是供不应求。”*桂明说,要做出美味的鱼腐要选用上好的鲮鱼,将其剔骨后反复三次打成鱼肉酱,用鸡蛋清拌匀,取用温油盛放鱼腐团子,然后用小火慢炸,期间需要不断按压搅拌鱼腐避免粘接,后用大火快炸,不断快速搅拌直至鱼腐金*浑圆即可,整个过程大约25分钟。
鱼腐是素龙乃至罗定的一张名片,素龙许多人也以做鱼腐、卖鱼腐谋生。记者数了下,仅素龙美食街就有10多家鱼腐店,鱼腐不仅是素龙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更是素龙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记者潘伟)
云城街道:一粒花生的传奇
11月30日,蹲点记者来到云城街道新中村,实地探访老字号“云浮特产”南乳花生生产企业。刚进门,便被桌上堆成小山似的炒米饼吸引住了。云浮南乳花生的第四代传承人陈铁生一边热情地请我们品尝,一边向我们介绍:“这个炒米饼里面用的花生就是我们自己种的,又香又脆!”尝一口,米与花生的香气混合,瞬间溢满口腔,确实香脆无比。
在与陈铁生的交谈中得知,云浮南乳花生制作技艺创于清道光九年(年),是云浮丰收乡横岗村陈氏陈全益独创,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作为云浮知名的花生品牌,销量年年攀升,其花生原料从何而来?陈铁生说:“我们长期需要大量的花生原料,所以要广泛种植,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云浮的农村地区,和农户合作,每年免费为他们提供花生种子。花生收成后,农民可自行决定花生的用途,或自吃、或榨油、或售给我们,从而获得收益。”
作为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丰收铁生食品有限公司在云浮多个村委建立花生种植基地,收成后的花生可由公司收购并加工销售,从而解决农户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让农户放心种、大胆种。附近的种植户说:“铁生公司免费给我们提供花生种子,又可以收购花生,我们都很乐意种植,每年收入很可观。”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铁生牌产品从最初的南乳花生发展到现在咸脆、咸干等多种口味,销售市场也从云浮扩大到了全省范围,并出口到港澳地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铁生食品在发展过程中,既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发展道路,又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擦亮了云浮土特产的招牌。(记者赖秀梅)
“肉桂之乡”,真香!
11月底,记者来到蹲点的榃滨镇。车子刚驶出高速公路收费站,“中国肉桂之乡”几个大字便赫然在目。
以肉桂闻名,因肉桂而兴的榃滨镇位于罗定市西北部,与广西岑溪筋竹镇接壤,是罗定肉桂的主产区,出产的肉桂气味芳香,甜辣适中,质量上乘,是肉桂之上品,素有“中国肉桂之乡”美誉。
走进位于榃滨镇梅竹村肉桂初加工产业园区的罗定市粤桂实业有限公司,一箱箱已经包装好的肉桂产品等待发货,而在不远处,工人们正在打包和冲洗桂枝、桂皮。
“我们是肉桂深加工公司,首先我们会把桂枝的桂叶提纯,对产生的桂油进行分馏,然后提炼出桂醛,把其进行水解得到苯甲醛,而苯甲醛主要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方面。”公司技术员辛志锋告诉记者。
“公司于今年5月试产,到11月,产值已达到多万元,预计今年的产值可以达到万元。目前,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桂醛、苯甲醛、桂皮和桂片等产品,预计明年产值超过万元。”公司总经理陈志炘告诉记者。
近年来,榃滨镇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以现代特色南药肉桂为主导产业,按照“农业稳镇,生态立镇,特色产业旺镇”工作思路,大力推动南药肉桂及肉桂系列产品产业链扩展,创新“产学研游”深度融合发展。年,全镇肉桂种植面积达14.2万亩,占山地面积的78.5%,输出桂皮1.3万吨、桂油吨,主要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家,肉桂产业总产值超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9万元,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促进富民兴村,长效带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榃滨镇镇干部表示,下一步将紧扣“两广桥头堡桂香美榃滨”发展定位,以肉桂产业为基本盘,肉桂文旅为新动能,以生态发展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以绿色农业为基础、绿色工业为支撑、绿色服务业为重点、绿色旅游业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体系,着力把榃滨镇建设成为中国肉桂产业集中地、中国肉桂文化传播地、中国肉桂精品旅游线路目的地,打造沟通两广的产业名镇。(记者麦月勇)
“钱丰番薯”,特殊!
11月29日,晴,云城区前锋镇。
在前锋镇水塘村的番薯新品种选育基地,收获机正在来回穿梭作业,所过之处,一垄垄新鲜的番薯就破土而出。满地的番薯摆满了田间地垄,个个长相匀称、体态饱满,间中还掺杂着泥土的气息。
“今年是我们基地首次采用机械化采收番薯,一改传统人工挖掘费时费力等缺点,可一次完成挖掘、去土、去残藤、集薯等联合作业。”基地负责人刘龙生满怀喜悦地告诉记者,有了机械化加持,可以极大地提高收获番薯的效率,也降低了人工采收带来的损耗。
“基地占地面积25亩,主要种植西瓜红、锦栗薯、紫心薯等优质品种,预计今年亩产量可达斤,年总产值超12万元。采收完番薯的土地将实行轮种制,继续循环用以播种玉米、花生等其他农作物,既能最大化发挥土地效益,又可以为村民提供季节性劳动岗位,更好地促进当地群众持续增收。”刘龙生对记者说。
机收现场,工人们正忙着把挖出来的番薯收集成堆、装筐搬运、分拣装袋,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记者踩在松软的沙质土地上,忍不住蹲下身子去触摸这温润的土壤。“前锋的生态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多为沙壤质潮土,土质酸碱适中,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番薯糖类的生成、转化和集聚,产出的番薯色泽个头匀称,熟后软糯香甜、无丝无根,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每年都会吸引周边商户及游客前来购买。”刘龙生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手挖还深藏在泥土里的大番薯给记者看。刘龙生是一名地道的务农老者,如今的他不仅是基地的看管能手,还跟着农业专家学到不少专业知识,在自身发展之余,不忘带动邻里村民大力发展番薯种植。
小番薯,大市场。近年来,前锋镇积极抓住乡村振兴的有利时机,把番薯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强势打造,依托云浮市新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多户农户种植番薯,种植面积超亩。目前全镇种植番薯多亩,亩产值约元,产业年总产值达多万元。
此外,前锋镇还积极探索番薯现代化种植及深加工发展,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番薯丰收节”“番薯美食节”“番薯展销会”等活动,成功打响“钱丰番薯”品牌,以番薯产业拉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不断拓宽特色产业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记者*洋通讯员温耀润)
来源:云浮日报
原标题:《聚焦云浮“镇”能量
乡村蹲点调研全媒体报道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