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樟岙村走上环境和谐之路
樟岙村的生态畜牧小区,综合利用猪的粪便和尿液进行沼气利用和有机肥还田,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赵用金新安 摄 谋生、致富需要和自然环境保持友好关系。由于没顾及这一点,乐清四都乡樟岙村人一度只是埋头养猪,不去处理养猪产生的垃圾污水,令居住环境恶化,不少村民为此纷纷外迁。 而今天的樟岙村却已成为我市首个生态示范村,村里的养猪数量不减反增:去年养生猪4000多头,比2004年多了近3倍。 樟岙村的养猪与环境保护是怎样和谐的?近日来到这里寻找答案。 建成35亩大的畜牧区集中养猪、建造450立方米的沼气净化处理系统,初步形成养猪场—沼气—庄稼及农户燃料的生态循环系统,采访中发现这是樟岙村采用的最有效治污环保办法。 樟岙村养猪由来已久。“四都户户养猪娘”,这句流行于乐清当地的俗话,说的就是樟岙村养猪盛况。2004年村里建起畜牧区前,村里人基本都在家分散养猪,数量从一头到几十头等,大小猪圈散落在每户人家房前屋后。 想起曾经过的日子,村民们直呼难过:猪粪堆积在街道上,污水横流,村里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到了夏天,这里简直成了蚊蝇的天下,人不敢上街,附近村民即使需要路过樟岙村,也都选择绕远道。养猪造成的垃圾还导致周边地下水氮含量严重超标,不但人畜不能饮用,连农田灌溉都成问题,由此引发的群众纠纷持续不断。 听凭这种情况持续,樟岙村前途堪忧。2003年底,樟岙村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村级建设总体规划,2004年在村北头一块杂地上,建起年可出栏5000头生猪的生态畜牧小区,集中全村人在这儿养猪,并拆除村里旧栏舍,禁止在村内养猪。 科学管理让畜牧小区清洁不扰民,村里专门雇员管理小区卫生。走到距离畜牧小区门口10米左右时,还闻不到猪舍特有的气味。走进小区,可以看到6幢水泥猪舍内,干燥有序,养猪户在一边房屋里安适地烧着猪食。 保障小区清洁的“功臣”,还要算上小区门口处高达9米的废水处理罐。它是樟岙村投资168万元所建沼气净化系统的一部分。 每天,畜牧小区内的污水经清水冲刷,全部通过排污管收集这个罐子里,经发酵处理,一天可产生沼气130到140立方米;猪粪等固体废物,则被清水冲到另一个池中,加入特殊菌种发酵制成沼渣。 “我特别喜欢用沼渣种地。”39岁的万日丰是樟岙村村民,他种了3亩水稻,近一年来一直用沼渣代替化肥,村里的沼渣价钱比化肥便宜一半多,全部供给本村村民种田用。“便宜是一个好处,用了之后还发现沼渣养地:以往化肥撒到地里,土都会板结成一块,锄地时很费劲。用了一年沼渣,土地水分特别足,下地时脚踩过去会有气泡冒上来。” 种同样型号的水稻,以往万日丰每亩约收700多斤稻谷,使用沼渣后他特意观察了一下,水稻穗子比以往长了,谷粒更饱满些,今年上半年他每亩早稻收了1100多斤,“晚稻长得很好,过几天就能丰收了。” 罐子里的沼气也积极地为村民服务。按照污水处理罐的设计,每天最大产沼气量可达300立方米,不仅够供应全村烧饭,今后还能向临村输气。经过管道安装、防爆等一系列可行性论证,樟岙村村集体现已投资50多万元在全村埋设沼气管道,预计今年年底,可将管道接通到村里半数以上村民家中。 夕阳下,逛逛樟岙村的乡村小路很舒服。每逢节假日,前来这里接近自然的游客络绎不绝,村子里开了不少农家特色的小吃店,坐在店里吃着饭,一抬头,窗外广阔的田园便静静跃入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