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公建民营模式激发养老机构新活力新华
TUhjnbcbe - 2024/12/26 16:44:00
银川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141254430799048&wfr=spider&for=pc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帮助洗衣服、洗澡,饭堂的饭菜种类也比以前多了,更好吃了,生病了还有人帮助喂着吃。”80多岁的老人周苏是五保户,在广东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敬老院住了10多年,谈及敬老院这两年的变化,他如数家珍。建城镇敬老院的转变,得益于该县年开始推进的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保持公办养老机构国有性质不变,将其整体打包委托给专业公司运营,解决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僵化、服务功能单一及资源分配与利用不均衡等问题,增强公办养老机构活力,提升服务质量。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养老产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郁南县的改革对于盘活公办养老机构资源;体现发挥国有资产社会属性;提高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供需矛盾倒逼改革

改革前,郁南县有公办养老机构16家,其中一家为县社会福利中心,其余15家为乡镇敬老院。“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不高,资源浪费很严重。”郁南县民政局局长梁运说,除了位于县城的社会福利中心情况稍微好点外,乡镇敬老院的空床现象尤其突出,多张乡镇敬老院床位,只有多人入驻,供养床位资源浪费严重。

“资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越来越与社会脱节。”梁运说,郁南县公办养老机构大部分建于20世纪80年代,相关的设施设备已达不到养老服务要求,一些乡镇敬老院缺乏必要的适老化生活设施,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

不仅如此,公办养老机构的人员配比也不足。“每个乡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最多的只有3名员工,有的甚至只有1名工作人员。”梁运说,部分敬老院只能解决基本的吃、住、穿问题,其他护理服务基本没有,没有办法提供。

“环境很差,生活设施落后,房间也不干净,卫生基本上是自己做,工作人员只负责做饭,其余基本上不管。”周苏说,以前每天的活动也只是在院内走一走,也没有什么活动可以参加,院内的气氛很冷清。

乡镇敬老院的这一现实状况导致其只能接收政府特困供养人员,没有能力接收和服务社会老人。梁运说,即使是政府特困供养人员,看到乡镇敬老院的条件,有些尚能自理的老人也宁愿待在家里。

在“有床位没人住”的另一面是,郁南县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近7万人,养老需求缺口大。突出的供需矛盾,倒逼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寻求新路子、新方式,增加有效供养服务。

养老机构整体打包运营

年12月,郁南县民政局发布《郁南县养老服务项目公建民营改革方案》,将县内公办养老机构打包实行社会化改革,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运营企业。

这次改革后,公办养老机构国有性质不变;运营企业无须交租金,但需前期投入,每张床位投入不少于5万元;福利中心和15个乡镇的敬老院整体外包,运营企业不能挑肥拣瘦;继续接收政府供养服务保障对象,如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且必须和其他收费老人待遇一样。

“就是在保证供养服务机构公益性、履行兜底责任的前提下,允许运营方对机构进行现代化改造,达到护理型床位标准化要求。同时,允许盘活闲置床位资源,向社会失能、失智老人开放。”梁运说。

年4月,郁南县通过“1+N”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将县内的养老机构整体打包给专业公司——第一养老护理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统一运营。第一养老公司在承接后,对原养老机构的每张床位投入不低于5万元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改造,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工作人员,开展为期30年的运营管理,养老机构将负责兜底政府特困供养人员,多出来的床位则可用于招收社会老人,维持运营。

该公司已全部接管了16家养老机构,目前已完成5家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其余的正在升级改造中。

“我们将单间打通,设多个床位,方便护理员照顾老人。同时对所有护理员进行专业培训。”第一养老公司董事长席剑涛说,公司投入0多万元对县内养老机构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一方面,升级硬件设施,包括改造床位、打造无障碍卫生间、加装电梯、改造厨房等;另一方面,充分发挥“1+N”模式的优势,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1”是县社会福利中心,是总部;“N”指乡镇敬老院,全县护工的培训、调度统一在社会福利中心。

探索仍在路上

五人护理式房间、配置医用地板胶和医用护理床、设置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干净敞亮的厨房……走近云浮市郁南县建城镇敬老院,一片新气象,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除了升级硬件设施外,建城镇敬老院服务老人的能力也大为提高。该敬老院原有24位老人,3位工作人员,其中一个是院长,另外两人负责煮饭和打扫卫生,专职护理员则一个都没有。第一养老公司接手后,从县福利中心调来了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年龄都在三四十岁左右,经验丰富。目前该院有6名工作人员,除了院长和炊事员,还有4位护理员,2人值白班,2人值夜班,轮流照顾老人。

“现在敬老院环境更美了,住的条件变好了,护工们的服务也更有耐心,我们都过得挺开心的。”建城镇敬老院里80多岁的胡金胜老人满脸笑容。

发生转变的还有郁南县福利中心。改造前,县福利中心都是单人间,共有88个床位,护工17人,改造后,床位增加到个左右,护工增至30多人。“根据每个老人的情况,每月收费为元至元。”郁南县福利中心院长李韵介绍,改造后的社会福利中心,增加了床位,对社会开放的床位价格虽然增加了,但老人们依然愿意过来。

“推进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是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岳经纶认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采用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互补优势,为特困人员提供护理型供养服务,为公众提供护理型养老公共服务。

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试点公建民营的公办养老机构从面貌和服务能力上都有了较大改善,但改革也面临一些困难。运营机构在保障特困人员的生活前提下,如何实现盈利?政府将机构委托出去后,角色如何定位?这些都需要探索。

“政府将养老机构委托出去以后,职能定位从直接管理变为承担监管责任。”梁运说,政府缺乏监管经验,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监管机制,制定出台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对运营机构进行考核监管。(记者李雄鹰)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建民营模式激发养老机构新活力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