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山,即云雾山。
云浮,望文生义或顾名思义,是云彩飘浮的意思,这样的理解,也可能是云浮山得名的根据之一。因为云雾山上,终年浮云缭绕,浓雾环山腰。称云浮山,也不枉此名。
云浮,如非望文而思义,而以古文化或古语言的角度去考古考证的话,则含义就有所不同了。
先说“云”字。在古越人,或古瓯雒人,或具体到西瓯人,其语言,延续到现在可理解为壮语,即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族语言。“云”是“人”的意思。壮语“云”字与“人”字的发音相同。直到今天,壮语仍然“云”字读如“人”,“云”字说如“人”。“云”即“人”。
再说“浮”字。越人把“浮”字的读音读如“蒲”。即使现今粤语(粤即越),“浮”也是“蒲”。“蒲”,即竹,越人叫竹为“蒲”,现在也有“蒲竹”之城。
古时候,今云城区一带,长满了茂密的蒲竹。今城西、城北一直到茶洞一带,整条山谷(本地话叫“迳”),即名为“蒲竹迳”。“丛薄茂林”,直至万历五年(年)才开辟东安(云城)蒲竹迳通罗定州之官道。
现云城西面有地名“迳口”,即为此山谷口——蒲竹迳之端口。
今云雾山,原称或者应该就是云浮山。
云,即人。浮,为竹。那么云浮,是否就可以这样理解:人,在竹林里,或有人住在竹林里,甚至可以理解为住在竹林里的人。“竹林里的人”是可以类比现在的“山佬”的说法呢!
云浮山,即竹林里有人住的山。
云雾山范围,云城一带,是否远古就有人住呢?
前面说过,从考古得知,至少在1万年以前,云浮就有人类活动。
根据广西玉林、贵港等地年的考古成果,西江流域一带,至少在商朝时期(前年—前年),社会就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战国时期(前年—前年),已经到了高度发展时代。罗定、云城均有出土的国家一、二级文物在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故此,可以推论,“云浮”这个名称,在这一带,是人们形成了共识的。所以,到了唐朝,将“勤州”改为“云浮”,是顺理成章的。
“云浮”这一光辉的名称,则从此载入了史册。
秦时大部分属桂林郡
战国时期(前年—前年)的西瓯国,或与雒(骆)越并称瓯雒。
雒,是山区的水田。雒人即耕山区水田的人。雒,同骆,古越人土话,同“六”、“劳”、“塱”同音。故西瓯地即西江一带及广西东南部地名很多带“六”、“劳”、“塱”这些字。如广西梧州的六堡,广东封开的渔涝,罗定的塱塘,云安的六都,云城的思劳,高要的六步。以及很多小地名如云安的如高塱、大水塱、西水塱,云城的大塱、*皮塱等。塱字音调不同则含义不同,声调高一点的,即读粤语第三声则为地势高一些的山腰水田或梯田;声调低一点的即粤语第五节的读“塱”的则为低洼水田。古越人在这些高低不一的水田上耕作。古越人直到今天的广西壮族人仍然叫山区的水田为“雒”(骆),故古籍称这些耕山水田的人为雒人,或骆人。
云浮属西瓯,西江一带,骆越在西瓯之西可到南宁、百色及以南一带。
西瓯国都在什么地方?多数人一直认为是在广西玉林市一带。年考古又有人说在贵港一带。
公元前年,秦始皇拜岭南,设三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
桂林郡的桂林,不是现在广西桂林市的桂林。可能是由于当时境内桂树多而名之。
桂林郡治在哪里呢?
桂林郡治在今广西桂平市。多年后,西汉时,桂林郡改名为郁林郡。即今玉林市的前称。这是年前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说法。年的教科书说在今贵港市。年的历史教科书又说桂林郡设在百色市车兰县。
象郡。郡治在今广西崇左县,范围有争议,大概可以理解为东北至今广东雷州半岛、甚至到达新兴,南至越南,西北一直到云贵高原。范围很大,要有强大威慑的力量才能镇得住与秦对抗了六七年才征服的地方。要镇得住、“将”此地,即为“将雒之郡”。越语到今壮语,“将”与“象”通。“将雒之郡”即为“象雒之郡”,称“象郡”。这是“象郡”得名的最新说法。
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广州。范围大约是现在的广东大部分。
云浮,时大部分属桂林郡。南部有部分属象郡。
云浮在秦末汉初时属南越国(前年—前年)。
南越国传五代,93年,疆城包括现广东、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和越南中、北部。南越国又称南越、南粤。越南人则叫粤朝。
南越,是一个诸侯国。这是岭南第一个封建*权,曾先后两次归汉,又独立。
南越国的建立,使得在秦末乱世时,岭南地区的社会秩序得到安定。来自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得岭南地区的*治、经济、文化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南越国君主接受原首领屠雎大肆杀戮而亡的血的深刻教训,推行“和揖百越”的*策,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各族人民,各个名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现在两广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就是南北民族融合交汇而流传下来的结果。
秦末汉初时的云浮
云浮,秦末汉初属南越国,称南越,或南粤。
南越不是越南,越南是越国南方。
南越国,是公元前年至前年前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是番禺,即今广州。
南越国全盛时期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全部,福建部分,湖南部分以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越南北部、中部地区。
南越国是秦朝末年由南海郡尉赵佗建立。赵佗趁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白热化时,乘机起兵,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按任嚣的意思,防乱贼南侵,令各要塞坚守北拒,并将秦时委派任命的官员全部换成自己人,于公元前年建立起了岭南第一个郡县制国家,传承五代,93年,为稳定和发展岭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后,南越国与汉朝闹了几次矛盾,幸得汉使陆贾善辩,南越服称“内臣”。但又时服为“外藩”,甚至独立称帝。
到第四代君主赵兴,又向西汉请求“内属”。而可能是云浮人的吕嘉,曾为西瓯头领,时已任南越国三代丞相。他坚决反对“内属”,要与西汉对峙,矛盾尖锐。
至公元前年4月,吕嘉公开叛乱,杀南越王赵兴母子,杀汉使臣终*及汉将领韩千秋,另立赵兴的兄长赵建德为帝,大搞分裂割据。
汉武帝“可怒也”,封路博德为伏波将*,派其讨伐南越。
路博德,是山西人,跟随霍去病北征匈奴立下战功被封侯。这次为征南越,官派伏波将*。伏波,降伏波涛之意,意寓能海晏河清。这是有案可查的第一任伏波将*。但是,他没有多年之后以“马革裹尸”传为典故的、也是征伐南越叛乱的“伏波将*马援”出名。不过,在雷州“伏波祠”,两任伏波将*都有供奉。
汉武帝另一位伏波将*路博德率领10万大*向南越进行讨伐。
路博德威德兼施,指挥大*,兵分两路,长驱鄂、湘、粤、桂,会师番禺。“兵不刃血而走南越”。
杨仆为副将,他足智多谋,胜仗都是他打的。但“杨仆暴恶”,《汉书》把他列入酷吏。所以,他的所有功劳,都归入了路博德头上。
平定南越后,汉武帝准路博德奏,将南越“分割而治”,分置九郡。从此,岭南归属中吏*权,直接隶属国家中央集权制领导之下了。
南越分置的九郡分别是:南海、合浦、珠崖、儋耳、苍梧、郁林、交趾、九真、日南九郡。
时云浮南部属合浦郡,北部属苍梧郡,西部可能有部分属于郁林郡,东北有小部分可能属南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