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云浮有什么、云浮能做什么、云浮想做什么?”
“云浮市第七次*代会报告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非常实在,很接地气。”在陈鸿宇看来,云浮正处于一个新起点,既要把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做大做强,又要考虑如何补齐民生短板,还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入圈融湾”,推动云浮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王谢思齐
精彩语录
●发展镇域经济,就是在空间布局上构筑一个完善的空间动力系统,打造满天星斗的新动力源。
●云浮的发展,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广州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各种资源。
●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入圈融湾”,推动云浮实现跨越式发展。
人物小传
陈鸿宇,广东省*府“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主席团副主席、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省委*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
核心观点
云浮正处于一个新起点,既要把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做大做强,又要考虑如何补齐民生短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以高水平开放的心态“入圈融湾”,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推动云浮实现跨越式发展。
专家访谈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三大抓手”一体发力
南方日报:云浮市第七次*代会报告提出,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是解决云浮当前发展问题的一套治标治本的“组合拳”,能否谈谈您的理解?
陈鸿宇:云浮囿于区位条件、资源要素、产业基础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十几年来,云浮一直在努力追赶,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就,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有成效、有亮点,自己和自己比,进步是很大的。但在全省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中,云浮的发展不太理想,经济体量小仍是突出问题。所以,云浮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不能动摇。
云浮位处北部生态发展区,土地、石材、经济作物等资源丰富,发展资源经济既能发挥云浮自然资源优势,又能促进就业和提升老百姓的实际收入,且容易见效。云浮全域范围大、乡镇多,各镇的资源禀赋条件各不相同,发挥资源优势就必须“因镇而异”,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一个发展较好的中心镇可以带动周边几个镇和广大乡村地带的发展,很多小城镇可以构筑一个个小的“城镇群”。因此,发展镇域经济,就是在空间布局上构筑一个有活力的空间动力系统,为云浮打造出满天星斗的新动力源。为了使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地域集中,让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园区就成为连接有效市场和有为*府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类资源要素(如人力、科技、制度资源等)集中配置的地方。对于云浮而言,发展园区经济既能保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配置质量,又能够保证最大限度集中治理污染,保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
发展资源经济的关键是如何认准特定的资源优势选择支柱产业和产业结构;发展镇域经济的关键是选择和中心镇、小城镇集群和空间动力源系统的优化布局;发展园区经济的关键是产业项目招得进来、落得了地、活得长久的问题。“三大抓手”是一个内在关联、相互支撑的整体,必须一体发力,由上而下,多层次、全领域来激发云浮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设想一下,如果每一个村、每一个合作社、每一个镇、每一个县,都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每年都能增长一点,大家都能为云浮的发展作贡献,云浮整体经济不就活起来了吗?
坚持问题导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保障
和改善民生
南方日报:欠发达地区的民生欠账不少,您怎么看云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陈鸿宇:这次*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云浮“最紧迫的问题是民生欠账多”。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所有的问题都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经济不发展,民生短板会更多,缺口会很大。所以,只有把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这三个方面的经济夯实做好,才能够解决云浮整个社会事业发展迟缓的问题。
首先,要弄清缺什么和补什么的问题。云浮要认真地清一下家底,研究一下补齐民生短板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方面发展比较薄弱,因为这样就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明确补齐民生短板的目标和抓手。目前,云浮内部各县镇间区域发展不协调,市、县级经济实力、公共服务能力、基层治理能力比较弱,这些因素都导致民生方面欠债较多。
其次,云浮要考虑“三大抓手”如何跟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有没有可能在选择经济发展的项目时,同步考虑项目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新增就业和居民收入的拉动。云浮许多发展较好的镇的经验也表明,镇域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得好,教育、卫生、镇容村貌改观就快,许多民生实事就可以在“家门口”办好。老百姓的满意度也就较高。
最后,要用更加开阔的眼界创新补齐民生短板的路径。有一些底线类的民生实事是必须要保障的,例如大病救助、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赡养等,是非保不可的。基本服务均等化必须量力而行,也要不断提升保障水平。一方面,要内部发力,继续完善扶贫、济困、养老、助残等*策。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借助外力来补短板,如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医院的大楼、学校的教室等硬件,而是缺基层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师资。这就需要云浮积极主动争取“广州都市圈”,构建起都市圈规模的“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格局,支持通过医护人员和校长教师轮换制度等措施,解决云浮公共服务的“软配套”不足问题。
保持开放胸怀
积极“入圈融湾”
南方日报:云浮毗邻珠三角核心区,紧邻沿海经济带,是广州都市圈的重要成员,区位优势明显。云浮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在发展质量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方阵”?
陈鸿宇:云浮的经济体量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浮的产业,特别是能够挂得上大湾区和珠三角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制造业企业并不多。二是由于以往区位、交通、体制等条件的限制,城市化水平、人才配备等不是很充分,融不进广州都市圈。
围绕云浮制造业要挂得上“链”、市县城区要融得进“圈”这一目标,首先要办好实体经济,夯实制造业基础,培植内生动力。要打好厚实的经济基础,不仅要抓市域经济,还要抓县域经济、镇域经济、村级经济,多方式、广领域全面激发调动所有市场主体的活力。其次,要将有限土地等资源集中配置在全市的重点平台和重大项目,以此来对接大湾区和广州都市圈。不仅如此,各县、各镇的重大平台和项目也要找到自己的工作抓手和突破口,与云浮周边城市积极对接,“挂链”“进圈”,如果从市到县到镇,都动起来、活起来,云浮的整体经济就能活起来。再者,云浮的发展,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广州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各种资源,以开放的胸怀、开放的信心,融入云浮周边各地域的发展进程中。最后,加强*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统筹领导,在全市形成将工作重心放到经济上的共识,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营商环境,培育良好*治生态,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引进更多的项目。